「歷代人對李白欣賞的興趣大大超過了研究的興趣,這是搜集資料過程中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一個十分鮮明而強烈的印象。」──裴斐〈李白研究與欣賞──《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出版感言〉
如上,讓我廚個痛(。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各篇鏈接→ http://missinglibai.lofter.com/post/1cbe287a_1203593c
《李白資料彙編》各篇鏈接→ http://melodielee.lofter.com/post/3b2642_fc3bbf8
讀書筆記兼推廣安利。
抄錄各種酬贈題詠評論李白相關詩文,日更。
2016.7.9把子博私信功能打開了

[唐]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峽路。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校記】

  [題]咸本、蕭本、玉本、郭本俱無題下注。


【題解】

  宋本題下注「峽路」二字,故詹鍈《李白詩文繫年》繫此詩於開元十二年(724),李白出蜀路經三峽時作。


【集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東坡送人守嘉州古詩,其中云:『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上兩句全是李謫仙詩,故繼之以『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之句。此格本出於李謫仙。其詩云:『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還憶謝玄暉。』『澄江淨如練』即玄暉全句也。後人襲用此格,愈變愈工。」

  王世貞《藝苑巵言》:「『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使後人為之,不勝痕跡矣;益見此老鑪錘之妙。」

  王世懋《藝圃擷餘》:「談藝者有謂七言律一句不可兩入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故少,能拈出亦見精嚴。然吾以為皆非妙悟也。作詩到情神傳處,隨分自佳,下得不覺痕跡,縱使一句兩入、兩句重犯,亦自無傷。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蜂腰、鶴膝、雙聲、疊韻,休文三尺法也,古今犯者不少,寧盡被汰邪?」


參考: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第三冊P.1197(檔案第三冊P.146)

全書目錄連結、凡例。計數:第145題第272首



搜韻評注連結

非常喜歡的太白絕句之一,歷來好評如潮。就是王世貞那句「益見此老鑪錘之妙」有點www人家太白作這首詩時還很年輕啊。

「思君」的「君」,有說是指月亮、指送行之人,或指懷念的朋友,反正沒有確解也無礙欣賞詩境,我決定相信郁先生說的指丹丘子,你看咸本的排法不就把這首放在〈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之後嘛 ੭ ᐕ)੭*⁾⁾

郁賢皓〈李白與元丹丘交遊考〉:「李白在後來寫的〈聞丹丘子於城北山營石門幽居〉詩中說:『僕在雁門關,君為峨眉客。』說明開元二十三年前後李白赴太原時,元丹丘又去過峨眉山。由此我推測元丹丘早年可能在峨眉山隱居過。李白的〈登峨眉山〉詩,寫的完全是遊仙思想,很可能是受了元丹丘的影響。而李白出蜀時又是從峨眉山出發的,當時李白可能是去找元丹丘。他寫的〈峨眉山月歌〉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這裡的『君』字,前人都不得其解,現在看來,當即指元丹丘。元丹丘在此之前已出蜀,因此,李白『思君不見下渝洲』,也緊接著『夜發清溪向三峽』了。」



檔案頁碼記錄:

《宋刊李太白文集》(北圖本) P.100


《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06歌吟、遊宴、雜詠 P.14


《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 [清] 王琦輯注、乾隆二十四年聚錦堂藏板04 P.49

评论(3)
热度(22)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將船買酒白雲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