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人對李白欣賞的興趣大大超過了研究的興趣,這是搜集資料過程中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一個十分鮮明而強烈的印象。」──裴斐〈李白研究與欣賞──《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出版感言〉
如上,讓我廚個痛(。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各篇鏈接→ http://missinglibai.lofter.com/post/1cbe287a_1203593c
《李白資料彙編》各篇鏈接→ http://melodielee.lofter.com/post/3b2642_fc3bbf8
讀書筆記兼推廣安利。
抄錄各種酬贈題詠評論李白相關詩文,日更。
2016.7.9把子博私信功能打開了

[唐] 李白〈子夜吳歌〉(春夏秋冬)

子夜吳歌(春夏秋冬)  李白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素手青條上,紅粧白日鮮。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校記】

  [題]宋本除題下注外,於各詩後標「春、夏、秋、冬」。咸本、《樂府》俱總題作〈子夜四時歌〉,咸本於各詩前標「春、夏、秋、冬」,《樂府》於各詩前標「春歌、夏歌、秋歌、冬歌」。蕭本、玉本、郭本俱無總題下注「春、夏、秋、冬」,各詩亦無分別加注「春、夏、秋、冬」,而是分作「其二、其三、其四」。

  [綠水]綠,咸本作淥。

  [白日鮮]鮮,咸本作仙,注云:一作鮮。


【題解】

  《樂府詩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辭‧吳聲歌曲〉收此組詩,題作〈子夜四時歌四首〉。於卷四十四〈吳聲歌曲〉下注云:「《晉書‧樂志》曰:『吳歌雜曲,並出江南。東晉以來,稍有增廣。……其始皆徒歌,即而被之管絃。』蓋自永嘉渡江之後,下及梁、陳,咸都建業。吳聲歌曲,起於此也。」〈子夜歌四十二首〉題下注云:「《唐書‧樂志》曰:『〈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宋書‧樂志》曰:『晉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時,豫章僑人庾僧度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亦是太元中,則子夜是此時以前人也。』《古今樂錄》曰:『凡歌曲終,皆有送聲。〈子夜〉以持子送曲,〈鳳將雛〉以澤雉送曲。』《樂府解題》曰:『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變歌〉,皆曲之變也。』」

  蕭注:「《古今樂錄》:『清商曲〈子夜〉,亦曰〈子夜吳聲四時歌〉,亦曰〈子夜吳歌〉。』……〈子夜〉之音同於〈白紵〉,皆清商調也。故梁武本〈白紵〉而為〈子夜吳聲四時歌〉,明此〈子夜〉亦有晉聲者,其實不離清商。」

  胡注:「其歌本四句,白擬六句為異。然當時歌此者亦自有送聲、有變頭,則古辭故未可拘矣。」


【備考】

  郁賢皓《李白選集》:「按此四詩疑非同時所作。第一首寫『秦地女』,第三首寫到『長安』,或作於長安。」

  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繫於天寶元年(742),謂:「通體觀之,約作於本年秋在長安時。」


參考: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第二冊P.935(檔案第二冊P.438)

全書目錄連結、凡例。計數:第111題第195首、第196首、第197首、第198首



搜韻評注連結:〈秋歌〉〈冬歌〉

〈春歌〉可以和太白另一首〈陌上桑〉並讀。《唐宋詩醇》那種皇帝推崇的詩觀會說這首更含蓄所以比〈陌上桑〉好啦,但我覺得各有千秋沒必要比較。

《西圃詩說》稱可以把「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刪去作為絕句,《唐宋詩醇》還特別引來反駁:「不見此女貞心亮節,何以風世厲俗?」唔呃,破壞讀詩心情。



檔案頁碼記錄:

《宋刊李太白文集》(北圖本) P.83


《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02樂府中下、贈上 P.52


《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 [清] 王琦輯注、乾隆二十四年聚錦堂藏板03 P.83

评论
热度(37)

© 將船買酒白雲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