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人對李白欣賞的興趣大大超過了研究的興趣,這是搜集資料過程中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一個十分鮮明而強烈的印象。」──裴斐〈李白研究與欣賞──《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出版感言〉
如上,讓我廚個痛(。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各篇鏈接→ http://missinglibai.lofter.com/post/1cbe287a_1203593c
《李白資料彙編》各篇鏈接→ http://melodielee.lofter.com/post/3b2642_fc3bbf8
讀書筆記兼推廣安利。
抄錄各種酬贈題詠評論李白相關詩文,日更。
2016.7.9把子博私信功能打開了

[唐] 李白〈千里思〉(一作千里曲)

千里思(一作千里曲)  李白

李陵沒胡沙,蘇武還漢家。相思天上山,愁見雪如花!


【校記】

  [題]敦煌殘卷、咸本、蕭本、玉本、郭本俱無題下注。

  [蘇武還漢家]此句後,宋本作「迢迢五員關,朔雪亂邊花。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六句,於「朔雪亂邊花」句下注云:「一作愁見雪如花」,「因」字下注云:「一作飛」,合共八句為全詩。咸本同,但「員」作「原」,「因」作「飛」,且俱無注。宋本以下各本俱以八句為全詩。敦煌殘卷作「相思天上山,愁見雪如花」,合共四句為全詩,今據改。

  [天上山]黃永武《敦煌的唐詩》錄作「天上山」,《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第二冊P.852注釋引文則作「天山上」,未知是否出處不同。


【題解】

  《樂府詩集》卷六十九〈雜曲歌辭〉收此詩。

  〈長相思〉(《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第一冊P.406)題解引文有云:「李陵詩曰:『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蘇武詩曰:『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又有〈千里思〉,與此相類。」


參考: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第二冊P.851(檔案第二冊P.354)

全書目錄連結、凡例。計數:第90題第173首



原作應該就是敦煌本的只有四句吧,後人改成八句可能是因為同題詩都八句,又因為增加的「鴻雁向西北,飛書報天涯」而當成擬祖叔辨詩……明明一個是女子和親一個是蘇李。

所以有關增改後六句的各別校記就不錄了,我重新歸納。


附上黃永武《敦煌的唐詩》P.28-29對各句異文的考訂:

本詩宋本及今本共有八句,下四句是「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

至於三四兩句「相思天上山,愁見雪如花」,宋本作「迢迢五員關,朔雪亂邊花」,今本員字作原,但宋本朔雪句下有「一作愁見雪如花」句,與敦煌本正合。細考這二句所以改動的緣故,可能是受了增添四句的影響,「思歸」與「相思」犯重,「相思」是綜合上文李陵蘇武雙方而言,而「思歸」則是蘇武歸國以後單指李陵而言。因此若上文有了「相思」,下文不必再寫「思歸」。又「相思天上山」和「天涯」犯重,既描寫千里的相思,兩地的人互望著天上的雲山遐想,大雪如花,惦念著山外邊的人寒冷如何?為他發愁。所以這四句詩的意味已自圓足,甚有餘韻,不必再寫「天涯」了。

今本延續成八句,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必須改去「思」字「天」字的原因,以致換去不少字。其實八句的意味還不如四句,譬如七八兩句寫「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為什麼朔雪亂飛的秋天,鴻雁還會向西北飛,而不向東南飛呢?唐人傳說李陵收到蘇武的信,是在九月重陽日,如《文苑英華》卷一八九載唐人省試詩題有〈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白行簡在詩中說:「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指李陵在九月得到南方的信。但李陵九月所得到蘇武的信,是否靠鴻雁傳遞的呢?白行簡在詩中還說:「雁盡平沙迥」,胡天九月,已經飛雪,鴻雁南飛,已是「雁盡平沙」了,怎麼會有向西北飛的雁呢?改字者用荒謬的想像去比附史事,與實景根本不合,李白該不至於作如此的句子。



檔案頁碼記錄:

《敦煌的唐詩》黃永武 P.285(原書P.260)


《宋刊李太白文集》(北圖本) P.79


《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02樂府中下、贈上 P.43


《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 [清] 王琦輯注、乾隆二十四年聚錦堂藏板03 P.75

评论
热度(11)

© 將船買酒白雲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