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人對李白欣賞的興趣大大超過了研究的興趣,這是搜集資料過程中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一個十分鮮明而強烈的印象。」──裴斐〈李白研究與欣賞──《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出版感言〉
如上,讓我廚個痛(。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各篇鏈接→ http://missinglibai.lofter.com/post/1cbe287a_1203593c
《李白資料彙編》各篇鏈接→ http://melodielee.lofter.com/post/3b2642_fc3bbf8
讀書筆記兼推廣安利。
抄錄各種酬贈題詠評論李白相關詩文,日更。
2016.7.9把子博私信功能打開了

[宋]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直齋書錄解題  陳振孫

(資料彙編補遺)

 

參考:

《直齋書錄解題》

《李白資料彙編:唐宋之部》P.564陳振孫

 

 

補《四家詩選》、《本朝百家詩選》的部分

四家詩次序應該不會刻意把李白排最後,這在釋惠洪《冷齋夜話》「舒王編四家詩」貼過相關資料了

又,關於《極玄集》那條,唐人選本不收杜甫詩正常啦,現存唐選本只有韋莊《又玄集》選杜詩而已

 

另外附上也是記書目的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趙希弁《郡齋讀書志‧附志》

 

 

《直齋書錄解題》

 

卷十五

《極玄集》一卷

唐姚合集王維至戴叔倫二十一人詩一百首。曰:「此詩家射雕手也。」

《姚氏殘語》云:「殷璠為《河嶽英靈集》,不載杜甫詩;高仲武為《中興間氣集》,不取李白詩;顧陶為《唐詩類選》,如元、白、劉、柳、杜牧、李賀、張佑、趙嘏皆不收;姚合作《極玄集》,亦不收杜甫、李白,彼必各有意也。

──見姚寬《西溪叢語》

《唐百家詩選》二十卷

王安石以宋次道家所有唐人詩集選為此編。世言李、杜、韓詩不與,為有深意;其實不然。按此集非特不及此三家,而唐名人如王右丞、韋蘇州、元、白、劉、柳、孟東野、張文昌之倫,皆不在選。意荊公所選,特世所罕見;其顯然共知者,固不待選耶?抑宋次道家獨有此一百五集,據而擇之,他不復及耶?未可以臆斷也。(案:晁公武《讀書志》:「宋敏求為三司判官,嘗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詩選,擇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為一編,王介甫觀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題曰:『欲觀唐詩者,觀此足矣。』世遂以為介甫所纂也。」)

《四家詩選》十卷

王安石所選杜、韓、歐、李詩。其置李於末,而歐反在其上,或亦謂有所抑揚云。

──沒有,就是宋人筆記互相矛盾互相黑而已(。

《本朝百家詩選》一百卷(案:《文獻通考》作五十七卷)

太府卿曾慥端伯編。官至太府卿,編此所以續荊公之《詩選》,而識鑒不高,去取無法,為小傳,略無義類,議論亦凡鄙。陸放翁以比《中興間氣集》,謂相甲乙,非虛語也。其言歐、王、蘇、黃不入選,以擬荊公不及李、杜、韓之意。荊公前《選》實不然,余固言之矣。

 

卷十六

《李翰林集》三十卷(案:《解題》中所云應作三十卷,原本脫十字,今校補。)

唐翰林供奉廣漢李白撰。《唐志》有《草堂集》二十卷者,李陽冰所錄也。今案:陽冰序文但言十喪其九,而無卷數。又樂史序文稱《李翰林集》十卷,別收歌詩十卷,因校勘為二十卷,又於館中得賦、序、表、書、贊、頌等,亦為十卷,號曰《別集》。然則三十卷者,樂史所定也。家所藏本,不知何處本,前二十卷為詩,後十卷為雜著,首載陽冰、史及魏顥、曾鞏四序,李華、劉全白、范傳正、裴敬碑誌,卷末又載《新史》本傳,而〈姑孰十詠〉、〈笑矣〉、〈悲來〉、〈草書〉三歌行亦附焉,復著東坡辨證之語,其本最為完善。別有蜀刻大小二本,卷數亦同,而首卷專載碑、序,餘二十三卷歌詩,而雜著止六卷。有宋敏求後序,言「舊集歌詩七百七十六篇,又得王溥及唐魏萬集本,因裒唐類詩諸編洎石刻所傳,廣之,無慮千篇。以《別集》、雜著附其後。」曾鞏蓋因宋本而次第之者也,以校舊藏本,篇數如其言,然則蜀本即宋本也耶?末又有元豐中毛漸題云:「以宋公編類之勤,曾公考次之詳,而晏公又能鏤板以傳於世」,乃晏知止刻於蘇州者。然則蜀本蓋傳蘇本,而蘇本不復有矣。

──文中所提碑誌集序等見詩文編集Tag墓誌Tag,至於蘇軾辨偽相關整理在這篇……現在我是不太信啦(ry

《吳筠集》十卷

唐嵩陽觀道士華陰吳筠貞節撰。筠舉進士不中第,天寶初,召至京師,為道士,待詔翰林,為高力士所惡而斥,後入剡中、天台,卒,弟子謚為宗玄先生。事見《隱逸傳》。《傳》稱筠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詩相甲乙。巢父詩未之見也;筠詩固不碌碌,豈能與太白相甲乙哉?

 

卷十九

《陰鏗集》一卷

陳散騎常侍南平陰鏗子堅撰。才三十餘篇。杜子美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今考之,未見鏗之所以似太白者。太白固未易似也,子美云爾,殆必有說。

──見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评论
热度(2)

© 將船買酒白雲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