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人對李白欣賞的興趣大大超過了研究的興趣,這是搜集資料過程中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一個十分鮮明而強烈的印象。」──裴斐〈李白研究與欣賞──《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出版感言〉
如上,讓我廚個痛(。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各篇鏈接→ http://missinglibai.lofter.com/post/1cbe287a_1203593c
《李白資料彙編》各篇鏈接→ http://melodielee.lofter.com/post/3b2642_fc3bbf8
讀書筆記兼推廣安利。
抄錄各種酬贈題詠評論李白相關詩文,日更。
2016.7.9把子博私信功能打開了

[宋] 歐陽修〈李白杜甫詩優劣說〉



李白杜甫詩優劣說  歐陽修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籬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大家爭唱白銅鞮。」此常言也;至於「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然後見其橫放。其所以警動千古者,固不在此也?杜甫於白得其一節,而精強過之。至於天才自放,非甫可到也。

 

參考:

《李白資料彙編:唐宋之部》P.114歐陽修

 

 

歐陽修在對李杜詩壇地位的看法上是李杜並重的,只是他比較偏愛李白而已,還稱不上抑杜揚李(見楊勝寬〈歐陽修論杜辨析〉)──除非抑杜的標準是不把杜甫捧成完美聖人至高無上就算抑杜(。

楊勝寬文稱歐陽修文集「至少有兩則材料足以證明其對杜詩價值的高度重視與認可」:

《六一詩話》:「陳舍人從易,當時文方盛之際,獨以醇儒古學見稱,其詩多類白樂天。蓋自楊、劉唱和,《西崑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崑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後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歎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堂中畫像探題得杜子美〉:「風雅久寂寞,吾思見其人。杜君詩之豪,來者孰比倫。生為一身窮,死也萬世珍。言苟可垂後,士無羞賤貧。」

另外《竹莊詩話》也引過無名氏《延漏錄》提到的歐陽修對杜詩看法:「予嘗以師禮見參政歐公修,因論及唐詩,謂:『杜子美才出人表,不可學,學必不至,徒無所成,故未始學之。韓退之才可及,而每學之。』故今歐詩多類韓體。」


跟抑李揚杜那派把李白從人格到詩風一起貶低的謬論相比,歐陽老師簡直太甜了……(→張淑華〈李白詩歌在宋代的接受〉


 

宋代是有一部分人揚李,但通常不會伴隨著抑杜,頂多也就是說二人在不同的次元所以各有千秋(。

唯有高舉忠義大旗的杜甫NC粉會不斷踩李白來滿足他們只能對著杜詩高巢的玻璃心,然後搞出一堆根本沒仔細讀完李詩就隨口造謠的詩話

說什麼李白風格只有豪放,只會寫婦人與酒,或說李白不重社稷蒼生不重友誼,除了飯顆之外沒寫過給杜甫的詩,這種李白文集拿來數一數就馬上打臉的話他們還真敢立言留到今天給人嘲笑m9(^∀^)プギャーwwwww(更可笑的,2015年依然有人在吃這些老古板的口水→李新、何秋野〈李白与杜甫:商业文化与农耕文化不同的精神表现〉,一篇毫無創意的廢文。)

到底是沒看到李集完整本,還是在偏見之下根本不想看完呢

雖然就算看完他們大概一樣會說李白是叛逆吧,好像唐代宗唐文宗給永王璘昭雪給李白追拜拾遺評價三絕的史料都被吃了似的。

 

……好啦貼資料彙編其他幾條消火(´ρ`)

〈太白戲聖俞〉(一作〈讀李白集效其體〉)

開元無事二十年,五兵不用太白閑。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落筆生雲煙。千奇萬險不可攀,卻視蜀道猶平川。

宮娃扶來白已醉,醉裏詩成醒不記。忽然乘興登名山,龍咆虎嘯松風寒。

山頭婆娑弄明月,九域塵土悲人寰。吹笙飲酒紫陽家,紫陽真人駕雲車。

空山流水空流花,飄然已去凌青霞。下看區區郊與島,螢飛露濕吟秋草。

〈送石揚休還蜀〉:「長愛謫仙誇蜀道,送君西望重吟哦。」

〈有贈余以端谿綠石枕與蘄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勝其樂,奉呈原父舍人聖俞直講〉:「嘗聞李白好飲酒,欲與鐺杓同生死。我今好睡又過之,身與二物爲三爾。」

〈和武平學士歲晚禁直書懷五言二十韻〉:「歌詩唐李杜,言語漢嚴徐。」

〈感二子〉:「昔時李杜爭橫行,麒麟鳳凰世所驚。」

〈書梅聖俞稿後〉:「古者登歌清廟,太師掌之,而諸侯之國亦各有詩,以道其風土性情。至於投壺、饗射,必使工歌,以達其意,而為賓樂。蓋詩者樂之苗裔歟!漢之蘇、李,魏之曹、劉,得其正始。宋、齊而下,得其浮淫流佚。唐之時,子昂、李、杜、沈、宋、王維之徒,或得其淳古淡泊之聲,或得其舒和高暢之節,而孟郊、賈島之徒,又得其悲愁鬱堙之氣。由是而下,得者時有,而不純焉。」

《六一詩話》也有兩條李白相關記載:

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

李白〈戲杜甫〉云:「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太瘦生」,唐人語也,至今猶以「生」為語助,如「作麼生」、「何似生」之類是也。

儘管誤信飯顆梗也完全不涉及文人相輕的惡劣猜測,不愧是歐陽老師(ง •̀_•́)ง

雖然他在冬夕小齋聯句寄梅聖俞〉裡說了「相逢嘲飯顆」……但那與其說是嘲諷,更像是歐梅朋友間情趣(望上〈太白戲聖俞〉


2015.11.8補

《集古錄》卷八

唐虞城李令去思頌(元和四年)

右《虞城李令去思頌》,李白撰文,王遹篆。唐世以書自名者多,而小篆之學不(集本作「十」)數家,自陽冰獨擅,後無繼者,其前惟有《碧落碑》,而不見名氏。遹,開元、天寶時人,在陽冰前而相去不遠,(集本有「亦工八分」四字。)然當時不甚知名。雖字畫不為工,而一時未有及者,所書篆字惟有此爾,世亦罕傳。余以(集本無此字)《集錄》求(集本無此字)之勤且博,僅得此爾。今世以小篆名家,如邵不疑、楊南仲、章友直,問之,皆云未嘗見也。治平元年二月七日書。右真蹟。

虞城李令去思頌(元第三百八)

(此載又見朱長文《墨池編》趙明誠《金石錄》


2015.12.2補

〈贈王介甫〉:「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雖然我對王安石評李白很不以為然但為了歐陽老師還是存這首(。

另附王十朋〈書歐陽公贈王介甫詩〉

评论
热度(15)

© 將船買酒白雲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