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人對李白欣賞的興趣大大超過了研究的興趣,這是搜集資料過程中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一個十分鮮明而強烈的印象。」──裴斐〈李白研究與欣賞──《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出版感言〉
如上,讓我廚個痛(。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各篇鏈接→ http://missinglibai.lofter.com/post/1cbe287a_1203593c
《李白資料彙編》各篇鏈接→ http://melodielee.lofter.com/post/3b2642_fc3bbf8
讀書筆記兼推廣安利。
抄錄各種酬贈題詠評論李白相關詩文,日更。
2016.7.9把子博私信功能打開了

[宋] 薛仲邕《唐翰林李太白年譜》

唐翰林李太白年譜  薛仲邕

(存資料)

 

參考:

《李白資料彙編:唐宋之部》P.375薛仲邕

 

 


錄自[元] 蕭士贇補註、[明] 萬曆十三年長洲許自昌校刊《分類補註李太白詩》


彙編案:此為李白年譜草創之作,作者薛仲邕,關中人,宋紹興間為右奉議郎。此譜《詩林廣記》前集卷三(天寶三載天寶十四載)、王琦《李太白年譜》均曾引用,文字略有不同。此譜內容疏略差錯之處甚多,請讀者注意辨正。


不但年譜有問題,引用作品也有誤……天寶十載那條〈比干碑〉實為唐人李翰作,宋人大概誤李翰為李翰林所以收入太白集中。

不過早期年譜就算槽多畢竟有它的價值(°ー°〃)

 

王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五

《翰林李太白年譜》一帙,宋薛仲邕所編集也(薛,關中人,宋紹興間為右奉議郎)。薛以呂大防為杜詩年譜,韓、柳二公亦有年譜,而太白之集無之,因采唐史及李陽冰、曾鞏諸序,參校詩文而為此。惜其疎略,又不無牴牾,余嘗參伍諸詩,而補訂其先後:太白生於蜀中,出蜀之後,不復旋返,凡蜀地諸作,皆少作也。中年遊京師,出京之後,不復再入,凡秦地諸作,皆天寶初年中作也。未至京師之前,寓家東魯,而往來於燕、晉、梁、宋、吳、越諸州郡。洎去京師之後,至天寶之末,猶寓家東魯,復往來燕、晉、梁、宋、吳、越諸州郡,故凡燕、晉、梁、宋、吳、越之詩,有作自開元中者,有作自天寶中者。至德以後,不復再至中原,所經歷者,岳陽、江夏、金陵、宣城諸處而已,雖開元中亦嘗遊歷其地,然其詩要作於至德後為多。以此應證諸譜,分別疑似,或刪或補,雖不能廣引旁羅,年經月緯,悉以詩筆分隸其間;然依此考之,若者作於開元時,若者作於天寶中,若者作於至德以後,洎寶應初年,亦約略可定矣(太白事跡,多無實在年月可考,因朝廷一二巨事及同時諸人列傳、詩文中相關合者,參互考訂,稍可分屬,故雖以詩文分繋某年之下,多云「其時」者,謂在是年先後之間;其尤難分屬者,則云「是時以前」、「是時以後」)。惟是居今考古,與太白相去千有餘歲,典籍之散亡,金石之磨滅,遺文舊跡日就湮銷而不可復見,較之薛氏之世,益又倍焉。薛不能廣輯於前,而思欲拾遺補闕於後,自知其拙矣。況集中亥魯豕魚之字,錯謬實多;或雜以他人之作,未能別其真贋;證之史書,年月尚多參錯不一,其雜家記錄,聞見異辭,寜遂足為文獻之徴乎?今採其一說而依以為據,雖云増益較昔為多,安知其舛謬較昔不又多耶?至於傳聞之異辭者,謂太白生於昌明之清廉鄉,讀書於大匡山,而其死也由捉月於采石之數事,昔人多以為不足信。然在唐時巳傳說如此,而圖經、地誌且引為故實,名公才士亦往往見於詩文,故附錄之而并載昔人之辯論於其下。若其出自唐以後之書,本之委巷流傳,而依附撰擬,尤不可凴,概不採輯。非不知多文以為富也,闕其疑,正以見所存者之可信焉耳。

 

太白詩編年從唐以後就令人困擾( ˙-˙ )王琦也是有問題的

至於生卒年的爭議……雖然現在普遍說法是長安元年到寶應元年(701-762)啦,但還是有其他(ry

新出的《李白全集編年箋注》不曉得修成怎樣了,等到貨中

 

 

【唐翰林李太白年譜】

武后聖曆二年,己亥。

 白生於是年,按云:「年六十餘。」曾鞏序:「享年六十四。」李陽冰序載白卒於寶應元年十一月也。又云:「代宗初立,以拾遺召,而白已卒。」寶應止一年也。

久視元年,庚子。

久視二年,辛丑。正月改大足,十月改長安。

長安三年,癸卯。

 〈上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

長安四年,甲辰。

中宗神龍元年,乙巳。

神龍二年,丙午。

景龍元年,丁未。

景龍二年,戊申。

 〈上裴長史書〉云:「十歲觀百家。」云:「通詩書。」

景龍三年,己酉。

睿宗唐隆元年,庚戌。七月改景雲。

景雲二年,辛亥。

先天元年,壬子。

玄宗開元元年,癸丑。

 〈上韓荊州朝宗書〉云:「十五好劍術。」又云:「十五遊神仙。」十月甲辰,獵渭川,有〈大獵賦〉

開元六年,戊午。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綰侍御〉詩云:「雲臥三十年,好閑復愛仙。」多居岷山,有〈錦城散花樓〉〈仙城山寺道者元丹丘談玄〉〈登峨眉〉〈峨眉山月〉詩。

開元八年,庚申。

 是年蘇頲以前禮部尚書檢校益州大長史,白於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後有〈襄陽歌〉〈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詩。江淮觀雲夢。娶許相圉師孫女。留雲夢三年,去,之齊魯,居徂來山竹溪,與孔巢父六人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開元十年,壬戌。

 賦〈大鵬遇希有鳥賦〉。後改為〈大鵬賦〉

開元十六年,戊辰。

 〈上裴長史書〉云:「制作不倦,迄今三十春矣。」有〈門前有車馬客行〉,又有〈答湖州迦葉司馬〉詩云:「酒肆藏名三十春。」

開元二十九年,辛巳。

天寶元年,壬午。

天寶三載,甲申。

 白與吳筠善。筠待詔翰林,白亦至長安,見太子賓客賀知章於紫極宮,因解金貂換酒為樂。薦於明皇,召見金鑾殿,詔供奉翰林,進〈清平詞〉〈宮中行樂詞〉,有〈翰林讀書言懷〉〈侍從溫泉應制〉〈送賀監〉〈宜春苑〉詩。後為高力士憾脫靴,譖於貴妃,三欲命官,被沮而止。乃放驁不自修,與知章等八人為酒八仙。帝賜金放還,有〈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鸚鵡〉詩云:「落羽辭金殿,孤鳴託繡衣。能言終見棄,還向隴山飛。」就從祖陳留採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籙,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籙畢歸北海〉詩。自此抵趙、魏、燕、晉、岐、邠、商於、洛陽,遊梁最久,復之齊、魯、淮、泗,再入吳,轉徙金陵,上秋浦、尋陽,皆有詩文,不著歲月,不可考。

天寶四載,乙酉。

 有〈虞城令李公去思頌〉

天寶六載,丁亥。

 有〈尋陽紫極宮〉詩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復。」

天寶七載,戊子。

 有〈雪冤詩〉云:「嗟予沈迷,猖獗已久。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天寶八載,己丑。

 有〈魯郡崇明寺尊勝幢頌〉

天寶十載,辛卯。

 有〈比干碑〉

天寶十一載,壬辰。

 有〈代宣城趙守悅上楊右相書〉

天寶十四載,乙未。

 是年安祿山反。有〈永王璘東巡歌〉。避地廬山,為璘協行,軍敗,奔亡至宿松山,有〈奔亡道中〉詩。坐繫尋陽獄,崔渙為宣慰大使,有〈獄中上渙〉詩,并上〈百憂章〉。宋若思中丞亦為清雪,有〈代宋中丞自薦表〉云「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為璘脅行,中道奔走,渙及臣推覆,實審無辜」之意,又有〈代宋中丞祭九江文〉〈中丞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至尋陽脫予之囚因參幕府口號〉〈陪中丞武昌夜飲〉詩。

肅宗至德元載,丙申。

 天寶十五載七月,改至德。有〈上皇西巡歌〉〈韋刺史德政碑〉〈代吳王謝責赴行在遲表〉

至德二載,丁酉。

乾元元年,戊戌。

 坐汙永王璘,流夜郎。有〈烏江別宗十六〉〈至江夏西塞驛〉〈葵菜〉〈聞酺〉〈寄內〉詩。

乾元二年,己亥。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書懷息秀才〉詩。〈登巫山〉詩云:「三月下瞿唐。」〈漢陽病酒歸江夏寄王明府〉詩云:「去歲左遷夜郎道……今年敕放巫山陽。」復過江夏、尋陽、金陵、歷陽、宣城二郡,皆有詩文,亦不著歲月,不可考。

上元元年,庚子。

上元二年,辛丑。

寶應元年,壬寅。

 族人李陽冰宰當塗,白過之,十一月卒。有〈獻陽冰〉詩云:「小子別金陵,來時白下亭。」是自金陵來當塗也。享年六十四。葬謝家青山東麓。元和末,范傳正觀察宣歙,二孫女之請,改葬青山,立二碑。

  唐李杜文章,光燄萬丈,與韓柳並傳於世,學者莫不諷誦矜式。丞相汲公呂微仲為《杜詩年譜》,丹陽洪興祖為《韓文年譜》,潞國文安禮亦為《柳柳州年譜》,獨太白之集闕焉。予聞見淺陋,杜門循習之餘,無所用心,因取唐史諸紀傳與李陽冰魏顥樂史宋敏求曾鞏所序述,參校文集,為之年譜。太白遍遊宇內,篇什最多,然往往不著歲月,故可考者少。又流夜郎事,史官所載與〈代宋中丞自薦表〉尤為異同,妄意當以〈表〉為正。遠方無書檢閱其餘,更俟博學多聞君子審定增廣,庶幾為全譜云。

评论
热度(4)

© 將船買酒白雲邊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