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人對李白欣賞的興趣大大超過了研究的興趣,這是搜集資料過程中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一個十分鮮明而強烈的印象。」──裴斐〈李白研究與欣賞──《李白資料彙編‧金元明清之部》出版感言〉
如上,讓我廚個痛(。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各篇鏈接→ http://missinglibai.lofter.com/post/1cbe287a_1203593c
《李白資料彙編》各篇鏈接→ http://melodielee.lofter.com/post/3b2642_fc3bbf8
讀書筆記兼推廣安利。
抄錄各種酬贈題詠評論李白相關詩文,日更。
2016.7.9把子博私信功能打開了

[宋] 樂史《太平寰宇記》「九華山」



太平寰宇記‧九華山  樂史

舊名九子山,李白以有九峰如蓮花削成,改為九華山。

 

參考: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五‧池州青陽縣》

九華山,在縣二十里。舊名九子山,李白以有九峰如蓮花削成,改為九華山,因有詩云:「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今山有李白書堂基址存焉。

(李白書堂到處都是……古人為了宣傳觀光景點也是滿拼的)

《李白資料彙編:唐宋之部》P.85樂史

 

 

樂史著作和李白關係更密切的是〈李翰林別集序〉《楊太真外傳》,但他引了脫靴故事高力士楊妃譖這種不符史實不合邏輯的流言我不想抄,附原文在這篇最後就好(。

所以來刷《太平寰宇記》,太白喜歡給山水改暱稱的習慣萌萌噠(*´∀`*)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第七冊檔案P.225)

  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峯如蓮華,按圖徵名,無所依據。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於夏侯迥之堂,開簷岸幘,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句,傳之將來。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歕陽崖。(韋權輿,權一作瓘)

青熒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第三冊檔案P.537)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爲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秀華亭〉詩疑後人偽託故不錄於此(《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第八冊檔案P.487)

 

 

其他《太平寰宇記》載李白相關資料:

卷七十二 益州人物

  唐李白,字太白,蜀郡人。

卷八十三 綿州彰明縣

  彰明縣,(綿州北)七十里,依舊二十鄉,本漢涪縣、西魏昌隆縣地。初在清廉鄉,大同四年移於讓水,魏移孟津里,唐先天元年避廟諱改為昌明縣。天寶中江水圮,建中元年移於舊縣,即今理也。今改為彰明。

  李白碑在寧梵寺門下,梓州刺史于邵文。

卷九十 昇州溧陽縣

  溧水西自溧水縣界流入。《吳越春秋》云:「伍子胥奔吳至溧陽,女子擊縹瀨水之上,子胥過而乞一餐,女子發簞飯壺漿而食之。子胥餐而去,謂女子曰:『掩子壺漿,勿令其露。』女子曰:『行矣。』子胥行五步,還顧女子,已自投瀨江而死。子胥伐楚師還,過溧陽瀨上,欲報以百金,不知其家,乃投金瀨水而去。後有嫗行哭而來曰:『吾女三十不嫁,擊縹於此,遇窮人飯之,恐事洩,投水而死。』乃取金歸之。」今水際有碑,即李白文,其銘曰:「春風三十,花落無言」云云。

(李白有〈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并序〉並注釋見《李白文選》P.228)、〈遊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卷一百四 歙州休寧縣

  城陽山……即許宣平得道之所,亦為李白尋之不遇。今山上有遺跡存。

(資料彙編P.5有許宣平〈見李白詩又吟〉,然而純屬附會傳說,道教徒最愛用李白名義給一些有的沒的神仙抬轎了(。

卷一百二十五 舒州懷柔縣

  長風沙,在縣東一百九十里,置在江界,以防寇盜。元和四年入《圖經》。李白〈長干行〉云:「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即此處也。



附〈李翰林別集序〉(《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第一冊P.5)

李翰林歌詩,李陽冰纂為《草堂集》十卷,史又別收歌詩十卷,與《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為二十卷,號曰《李翰林集》。今於三館中得李白賦、序、表、贊、書、頌等,亦排為十卷,號曰《李翰林別集》。翰林在唐天寶中,賀秘監聞於明皇帝,召見金鑾殿。降步輦迎,如見綺、皓。草和蕃書,思若懸河。帝嘉之,七寶方丈,賜食於前,御手調羹。於是置之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其諸事蹟,〈草堂集序〉,范傳正撰《新墓碑》,亦略而詳矣。史又撰《李白傳》一卷,事又稍周,然有三事近方得之。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木記》云:「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車,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焉!」遽命龜年持金花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然承詔旨。由若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其一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二曰:「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粧。」其三曰:「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龜年以歌辭進,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之。太真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歌辭,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妃飲罷,斂繡巾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諸學士。會高力士終以脫靴為深恥。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辭,力士曰:「始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欲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太真妃頗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白嘗有知鑒。客并州,識汾陽王郭子儀於行伍間,為脫其刑責而獎重之。及翰林坐永王之事,汾陽功成,請以官爵贖翰林。上許之,因而免誅。翰林之知人如此,汾陽之報德如彼。白之從弟令問,嘗目白曰:「兄心肝五臟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耳!」傳中漏此三事,今書於序中。白有歌云:「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及一杯水。」蓋歎乎有其時而無其位。嗚呼!以翰林之才名,遇玄宗之知見,而乃飄零如是。宋中丞薦於聖真云:「一命不沾,四海稱屈。」得非命歟!白居易贈劉禹錫詩云:「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斯言不虛矣。凡百有位,無自輕焉。撰集之次,聊存梗概而已。時在繞霤州中,咸平元年三月三日序。

──〈清平調〉相關引《松窗雜錄》部分,野史(。李白沒必要莫名其妙得罪高力士,並且如果以飛燕比楊妃是侮辱,那麼唐玄宗、楊貴妃都不是文盲,不需要等高力士提醒了才知道。

李白救郭子儀事出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真偽問題現在看論文好像還有爭議的樣子……

李令問所言見李白〈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



《楊太真外傳》所載與〈李翰林別集序〉同:

……先,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遽令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篇。承旨,猶苦宿酲,因援筆賦之。第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第二首:「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龜年捧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詞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妃持玻璃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妃飲罷,斂繡巾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他學士。會力士終以脫靴為恥,異日,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始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妃子驚曰:「何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妃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

评论
热度(5)

© 將船買酒白雲邊 | Powered by LOFTER